川剧来源介绍

本文已影响6.34K人 

川剧大约是在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当时,北边的陕西、甘肃和南方的湖广等省大量**流人四川,随之带来了具有各地乡土气息的戏曲艺术。

川剧来源介绍1

川剧的来历:

川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时期,而后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的川剧奠定了基础。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其为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所谓“下里巴人”,即是四川民间歌舞或者歌者舞者的代称。

据《太平广记》及《稗史汇编》等文献记载,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戏。三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四川第一曲讽刺喜剧《忿争》,可谓川剧喜剧的鼻祖。

至唐五代时期,是川剧最为鼎盛之期,出现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这一时期常演的剧目有《刘辟责买》、《麦秀两岐》和《灌口神》等。并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戏班,即《酉阳杂俎》中所载的干满川、白迦、叶硅、张美和张翱五人所组成的戏班。

川剧来源介绍
  

从《斗牛》之戏到宋杂剧《酒色财气》,历时千有余年,它们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戏”,可以视为广义的川剧。而现代意义上的川剧,应该说是在宋元南戏、川杂剧、元杂剧基础上的产生于明代的“川戏”开始的.。

至清代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和灯戏五种不同的声腔杂陈,晚清时期,便出现了五腔共和的新局面,使川剧面目为之一新,各类声腔的特色剧目和保留剧目开始形成。

其后的川戏改良运动,成立了”戏曲改良公会”,集资兴建了“悦来茶园(今锦江剧场旧址)”、“蜀剧部”等演出场所。由此,川剧艺人自己组织的“三庆会”于1912年成立,也现了康子林,杨素兰,萧楷臣等一大批名角,精英多达三百余人。创作上也出现了赵熙的《情探》,黄吉安的《三尽忠》、《柴市节》等一大批名人名戏,流行剧目多达700余个。

20世纪以来,虽然也现了以刘怀叙为代表的“川剧创作家”们所创作的现代戏,但国家处于黑暗时期,川剧也开始衰落了;建国后,在党和新中国的扶持下,川剧又开始焕发艺术青春,重新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

川剧来源介绍2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其优美的音乐、独特的唱腔和舞蹈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在众多的川剧表演者中,有一批被誉为川剧大师的艺术家,他们的表演技艺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川剧大师顾婉清是川剧史上最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她以其深厚的演技和高超的舞技,被誉为“川剧皇后”。顾婉清身为京剧名角倪瓒的侄女,从小就接受了京剧和川剧的双重教育,因此其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都极高。她的表演风格独特,能够将川剧中的人物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到非常生动和自然。

另一位川剧大师魏凤和则是川剧中的传奇人物。他自幼酷爱川剧,开始师从川剧名家陈盛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川剧的基本技巧。在其艺术生涯的早期,魏凤和曾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不仅在舞台上表演出雄浑有力的`唱腔,还在其后期执教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生,为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川剧来源介绍 第2张
  

川剧大师们不仅在舞台上有独特的魅力,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境界也深受人们崇拜。有的川剧大师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川剧这一行业的热爱和执着。他们更注重艺术的内涵和精神的深度,通过自己的教育和培养,传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川剧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川剧大师们的影响力仍然十分深远。他们的表演和教育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欣赏。川剧大师们使用川剧这一传统文化进行演出,引导了观众走近这一丰富、深刻的文化世界,探究其中的精髓和价值。

总之,川剧大师们是中国川剧文化的瑰宝,他们的艺术造诣和精神境界令人震撼和敬仰。在今后的川剧发展中,仍需继续传承和弘扬其优秀的艺术成果,使川剧这一艺术形式能够长盛不衰,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川剧来源介绍3

川剧的名称,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后来统称川剧。这虽然只有八十多年的事情,可她所包容的各种声腔,早在明代即有戏班在省内各地演出。

川剧史家、艺术家们谈到川剧的源流沿革,还有追溯到晚唐“杂剧”、南宋“川杂剧”的,甚至有川剧高腔尚早于江西“弋阳腔”、清代蜀伶魏长生所唱秦腔系四川之“琴腔”种种不同的说法。

足见川剧的历史,还是一个没有完全定论而尚待继续研究探讨的'学术问题。但就一个戏曲剧种而言,不论她是否源于本土,是否为地方文化与民情风俗所孕育,从她的全部传统剧目、艺术程式均可清楚看到

基本上都是由整个中国戏曲及其高、昆、胡、弹等几大声腔艺术中继承、发展和创造来的。已有的历史更为我们确切地记载了这样的事实:

川剧来源介绍 第3张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随着“花部”的勃兴,那些来自省外而分别流行于四川各地的高腔、昆曲、胡琴、梆子唱班,为适应群众欣尝习惯,与四川语音、习俗结合,逐渐在艺术上具有了四川的地方特色。

本世纪初,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流行四川各地的戏班不断涌入城市,为扩大影响,加强演员阵容,争取更多观众,逐渐走向各种声腔同台演出的经营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各戏班艺人为提高表演艺术,加强竞争能力,又在艺术上纷纷相互吸收,彼此借鉴。才艺出众的艺人更讲究高昆胡弹不挡,文武唱做皆能,这就为川剧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最早使用川剧(川戏)这个称呼的,是在辛亥革命影响下由康芷林等人组成的著名班社“三庆会”。

川剧的历史发展约可分为:早年各个外地入川戏班的分别流布时期,本世纪初出观高昆胡弹灯同台演出及至统称川剧(川戏)时期。过去的川剧

因各声腔戏班流布城乡不同,艺人师承关系和艺术创造各异,以及观众对各声腔艺术的特殊喜爱,遂形成戏班艺人及观众均习惯于从地理角度,把各地川剧艺术分成四个支派。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