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故事里的育儿经

本文已影响1.51W人 

知道动物故事里的育儿经,父母利用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跟他讲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物故事,想必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动物故事里的育儿经。希望对你有用!

动物故事里的育儿经
动物故事里的育儿经1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跟孩子大讲道理的时候,他往往一句也听不进去。当孩子听不进道理时,父母不妨换个说教方式,利用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跟他讲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物故事,想必孩子会更容易听取其中的道理。

  两只小猫咪

有个人养了一只小花猫。小花猫基本上不出门,常在厨房的椅子上打盹或舒服地躺在床上。一段时间后,主人带回一只小黑猫。小花猫一看见它,马上发出抗议的叫声,跑出了家门。小花猫开始在屋外生活,连饭也在外面吃,也不在主人面前撒娇。但主人并没打骂或遗弃小花猫,每次都将饭端到屋外给它吃,并抱起它进行抚摸。

渐渐地,小花猫开始回屋了。小黑猫一看见它就赶紧迎上去,想和它搭讪。但是小花猫会愤怒地前后摇动尾巴,摆着一副“别理我”的架势。任小花猫对他怒目而视也好,对他咆哮也好,小黑猫从不放弃和小花猫交朋友的愿望。小黑猫密切地注视着小花猫的一举一动,小心翼翼地逐渐缩短自己与它的距离。

慢慢地,小花猫开始允许小黑猫走近一点点。一天,主人突然发现它们在一起吃起饭来。后来,它们俩同时在同一张椅子上睡觉,小花猫又开始撒起娇来……

  领悟“育儿经”:

一是,一些孩子看见同学或其他兄弟姐妹更受老师或父母的重视,或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心中常生嫉妒,就像故事中的小花猫一样。这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打骂,而应对其进行开导,并给予他更多的爱,当然不是溺爱。

二是,教育孩子向故事中的小黑猫学习,要想找到朋友,自己首先要献出爱和关心。这样,才能被别人接纳。

  坑里的斑马

一天,大斑马带着自己的孩子练习奔跑时,小斑马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坑里,坑很大,斑马可以在里面站着,但却无法爬上来。还好,坑不深,大斑马可以将小斑马咬上来。但大斑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用了另一个办法。它用蹄不停地向坑里扒土,当土撒到小斑马背上的时候,小斑马极力把背上的土抖下去,然后踩在脚下。老斑马不断地扒土,小斑马不断地把背上的土抖下去。渐渐地,小斑马踩在脚下的土越堆越高,堆到一定高度时,它一下子从坑里爬了上来。

  领悟“育儿经”:

父母应该向大斑马学习,从小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此外,还应教育孩子,当各种各样的问题向他纷纷压来的时候,应向故事中的小斑马那样,努力抖掉向自己压来的麻烦,并巧妙地利用,把它们变成向上攀登的阶梯,使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

  破茧的蝴蝶

一个人在林中漫步的.时候,看见一只蝴蝶正在挣扎着破茧而出。看着蝴蝶挣扎的痛苦,他很同情,于是,从衣袋里拿出一把小刀,把茧壳划破,让蝴蝶能轻松地从茧里飞出来。但是,蝴蝶并没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样顺利地起飞。

在仔细地观察了这脆弱的小昆虫以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蝴蝶从茧壳里挣扎出来的过程,实际上是它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历程,它的翅膀在挣扎中练得强壮起来。只有通过这一痛苦的过程,它才能成熟起来,飞上蓝天。如果没有了这一过程,蝴蝶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

  领悟“育儿经”:

要想让孩子成长,父母绝对不能心软。就如同故事中的蝴蝶一样,只有在不断地挣扎中才能强壮起来。要让孩子知道,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达到理想的顶峰。

动物故事里的育儿经2

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不但发育良好,身体健康,而且智力也会得到提升——

运动最健脑!这是时下美国颇为流行的一句口号。

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运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人的想像力会从多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于创造力。 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敏捷,并通过提高心脑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来达到提升智力的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收益更大,奥妙在于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状态,运动发挥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从运动医学角度来看,凡是有氧运动皆有健身、健脑作用,尤以弹跳运动为佳。

以孩子们最乐于尝试的跳绳来说,跳绳以下肢弹跳及后蹬动作为主,并带动手臂、腰部、腹部的肌群运动,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增多,二氧化碳排泄加速,加上绳子刺激拇指穴位,两脚心不断地被地面按摩,通过足反射区刺激大脑,思维、记忆、联想力大增。再说舞蹈,可锻炼并提升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敏锐度与记忆力。调查表明,坚持学习舞蹈的孩子,其文化课成绩都比较好。

同时,弹跳运动对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环系统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壮、更健康。此外,这种运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统也很有益。这对增强孩子对多种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弹跳运动之所以如此富有魔力,主要得益于弹跳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医学研究表明,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如胃有规律的收缩、肠的不停蠕动、心脏的不息搏动、肺的呼吸吐纳等。如果孩子常做弹跳运动,将这种“外源性”振动与“内源性”振动结合起来,健身与健脑的效益会更加突出。

那么,如何对孩子施行弹跳训练呢?这得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运动能力的发育情况来定——

  10个月左右的

宝宝开始尝试站立,此时家长可扶孩子站立起来,并用手托住其两侧腋窝,孩子将会借力用两脚频频跳跃。

  1岁半后

可在床上或光洁的地板上放一坐垫,让孩子站在坐垫上往下跳。

  2岁后

孩子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可做“兔跳游戏”,即家长在前面双脚跳动作示范,孩子模仿着向前跳;或者家长两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让他借力向上跳,谓之拉手跳。

  3岁后

孩子完全能够独立地进行各种弹跳活动了,花样也可多起来,除了上面提到的跳绳、舞蹈外,还有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家长可根据他的爱好,鼓励他选择一种或几种交叉练习,每次10分钟就够了。

有些家长担心,弹跳多了会不会造成孩子脑损伤?放心吧,不会。因为人在弹跳时,虽然受到很大的外力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力确有从下肢传向脑部的趋向,但人体骨骼关节的构造十分巧妙,拥有一系列缓冲装置,完全能将这种冲击力予以缓冲、化解,保证大脑安全无恙。

因此,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跳,只会健身、健脑而不会损脑。当然,做一些安全防卫方面的准备也是必要的,大人不妨站在旁边放手不放眼,以避免发生意外。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