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

本文已影响2.66W人 

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将现在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培养的能力,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1

这个世界有两种孩子,一种是自己家的孩子,另一种便是别人家的孩子。

好多妈妈吐槽,孩子越大越熊了,以前只是顽皮爱搞破坏,如今对象不是物品了,转为人。看到小伙伴比较老实,就爱打他欺负他,肿么破?

@哈哈熊:今天宝贝在幼儿园又因为跟小朋友抢玩具把别的小朋友给打了,还把他给打哭,小朋友妈妈都来投诉。

@我是小乖:我家那小崽子更郁闷,不仅爱打人,还爱咬人,不知道哪里学来的?!

@dudu妈:你们说的是男孩子吧,我家那个女娃也是这样,做不成一个安静的女子不说,学人家打人是要变成小太妹的节奏吗?好忧伤。

可能有些家长还会沾沾自喜,说这样总比被人欺负的强啊。其实,这样真的好吗?孩子很容易被其他小朋友贴上“凶恶”、“厉害”、“坏孩子”的标签,很可能在幼儿园里失去同伴,甚至被孤立,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会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遇到爱打人的熊孩子,有时候会一个头两个大,教育不听,打也不是,究竟如何教育他呢?

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

第一招、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

事出必有因。3~6岁之间的幼儿大多都处于‘自我’的阶段,与人的沟通能力较差,想要某件东西或者不想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时就会以肢体动作来代替,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有些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打骂孩子,吓唬孩子,你造吗,一边说着“不许打人”一边打孩子,这会让孩子怎么想?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杜绝“以暴制暴”,既然不允许孩子打人,自己也不能打孩子。

正确的做法:询问孩子为何打人,让孩子说出事情的原由,然后再跟孩子好好讲道理,不要一味地使用暴力,因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父母越是暴力对待孩子,其叛逆心理就越强,反抗父母的决心就更大。所以,孩子犯错父母应先找原因,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第二招、教孩子正确管理情绪

如果孩子以打人作为宣泄情绪的方法,那么这显然是不对的。你要好好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不是好孩子的做法,然后引导他通过一些正当的方式去管理情绪。

正确的做法:父母应该教孩子发泄的正确方式,比如向父母或朋友、老师倾述自己心中的不愉快;到空旷的地方大喊;可以给宝宝看一些关于管理情绪的绘本,例如《生气汤》《菲菲生气了》等等,让他能寓教于乐,在学习中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远远比打骂他来得更有效哦。

第三招、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中夫妻的作风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关系越好越和睦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温和的,反之,在暴力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会有攻击性行为。

正确做法: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绝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对孩子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和尊重,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能让孩子更愿意倾听、学习和改变。一旦发现孩子打人一定要及时阻止,并好好教导孩子,避免极端教育方式助长孩子的叛逆心理。

第四招、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

有时候孩子犯错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并不是真的想要打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就说明父母就要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平时对他忽视不理,导致孩子产生这种负面的想法。

正确做法:不管工作再忙,家长们都要多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不要让他觉得孤独,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填满他内心的空缺,不然坏情绪影响了孩子。

【小结】

孩子的行为,其实都是对家庭教育的反馈。一个良好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性格会更加正面,待人处事更加成熟。当孩子出现打人的情况,父母要多关注孩子,了解原因,对症处理,才能让孩子纠正错误。

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2

孩子们为什么会打人?——分年龄详解孩子打人背后的常规心理机制

其实,当孩子第一次扬起手,做出“打人”的动作时,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不复杂。

0~1岁(不会说话之前)打人,小手的新游戏

孩子在没有发展语言之前的打人,尤其集中在孩子1岁左右,他们在用“打人”跟父母交流。他发现,这是一项好玩的新游戏呢。

此时,宝宝手部动作已经可以支配得很好了。并且他开始注意到他的小手打了父母,可以引起父母的各种反应,比如面部表情的变化,或惊讶,或生气……总之,他的小手可以控制父母的情绪了。他对于这种关联很好奇,也乐此不疲地一遍一遍去印证,仿佛在说:“瞧!我的小手作用可真大!这个游戏太有趣了。”

1~2岁高兴,不高兴都用打人来表达

这个阶段,很多孩子打人是在表现一种情绪。此时孩子要表达的情绪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兴奋的情绪。“手舞足蹈”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孩子高兴的时候,就是如此。此时,孩子还没有任何边界的概念,手部力量也还没有发展好,没有轻重,所以他们就会失控打到人。而一般来说,家长也的确会认为,孩子打人了。

当然,也有的时候,孩子的这种“打”,有可能也是在表达一种愤怒的情绪。当孩子的很多需求没有得到父母满足或者回应的时候,或想做的事情被父母拒绝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发出“打”的行为。

1~2岁力量的感受强化了打人行为

孩子2岁左右,一般会有一个“爱打人”的高峰期,男孩子尤其明显。男孩子天生具有一种激素叫睾丸激素,睾丸激素的分泌就会使得男孩的力量、速度、爆发力等,都会比女孩子强。

此外,孩子此时用打人来解决问题,被打孩子的哭泣,以及周围人的强烈指责和过分关注,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攻击性行为的“威力”。这种感受到自己的“威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力量感会促使他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还会继续用武力解决。

3岁以后模仿父母以暴制暴

很多时候,孩子打人被固化,实际上是父母造成的。很多时候,父母在教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在意,经常会用恐吓性的语言来吓唬孩子,比如常对孩子说:“你再不乖,我就打你。”于是,孩子就学到了用打人来表达愤怒,表达不满,让别人听话。于是,孩子在模仿中习得了“打人”的行为。

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 第2张

3岁以后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岁的宝宝跟别的小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3岁以上的宝宝在幼儿园里也常常通过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遭到其他小朋友家长的投诉,或者老师的种种不满。这样的宝宝往往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导致用“打人”解决。比如,豆豆没有经过西西的允许就拿走了西西的玩具,西西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表达,他上前去抢回自己的玩具,但是豆豆力气大,西西抢不过,一巴掌就打过去了。如果豆豆学会了一些社交小策略,懂得语言的力量,就能够不需要借助打人来解决问题了。

3岁以后打人,孩子想要关注的信号

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较少。而父母如果关注孩子较少,孩子的暴力行为会较多。因此,很多3~6岁的孩子的打人行为与很多消极行为一样,成为孩子引起父母关注的手段之一。

很多时候,由于父母的关注不够,孩子会极度地渴望父母能够跟他在一起,去看见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哪怕用消极行为,甚至打人行为引起父母的负面关注也在所不惜。因此,父母特别需要关注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和情绪上的变化,尤其需要多关注孩子的积极行为,不要等到孩子出现消极行为时再去关注他。

孩子打人怎么办?——5个小策略,分年龄段帮助父母应对孩子打人问题

清楚了孩子打人背后的心理原因,那么具备的应对办法也就有了!

1岁之前对策1:提供更多供宝宝手部发展的游戏和玩具

如果发现不到1岁的小宝贝总爱用手抓、掐人,请别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一方面,当孩子有“打人”动作时,轻轻握住孩子的小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逗逗他玩。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供手部探索的玩具和小游戏,比如和宝宝一起玩手指谣等。如果孩子正要打你,你可以拉起孩子的小手,玩个游戏,同时配儿歌:“爸爸看、妈妈瞧,宝宝的'小手在这里;爸爸看、妈妈瞧,宝宝小手不见了……”孩子的注意力会被新游戏和新儿歌所吸引,他同时也学会了:小手除了打人,还可以做点别的事情。

1~2岁对策2:宣泄情绪,可以有很多选择

1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希望自己做主。但同时,也开始遭遇大量的限制——包括自身能力的局限,以及大人的各种设限。因此,他们开始更频繁地出现负面情绪。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带着情绪地“打人”,别反应过大,或者大怒。孩子只是还没学会用别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此时,可以告诉孩子,发泄情绪的办法有很多。比如,他可以画一些让自己感到开心的图画或者画一些能够宣泄愤怒的线条,或者捏捏橡皮泥来缓解他的挫折感或攻击欲,还可以在生气时撕废纸,或是摔打小沙袋宣泄愤怒,或者大声唱歌……

总之,要让孩子明白,情绪的宣泄不是只有打人这一种方式,很多办法都可以帮助他缓解和平复情绪。

1~2岁对策3:增加运动量,消耗多余精力

攻击性行为与能量的大量存积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积极的获得力量感的通道。比如,通过游戏和运动的方式,关注孩子正面积极的行为,让宝宝获得积极的成就感和力量感。

这样,孩子一方面在运动中学习,一方面也在运动中宣泄心中的一些过多的能量。父母可以给孩子增加一些运动量,让他做更多的活动——不只是体力上的活动,动脑的活动或游戏也可以消耗能量。只要父母真的和孩子动起来,孩子玩得尽兴了,你会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和情绪稳定状态,会持续得更久。

3岁以上对策4:父母做个好榜样

若孩子频繁出现打人行为,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养方式。我们是不是在生活中渗透过一些坏榜样呢?

很多时候,父母在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情绪很难稳定,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自动选择唠叨式的批评指责以及武力解决问题。

从现在开始,父母做个好榜样吧。比如,孩子把妈妈刚打扫好的房间弄得很脏,妈妈如果特别生气,可以告诉宝宝现在自己情绪有点激动,需要自己单独待一会儿。

等情绪平复后,可以告诉孩子:“妈妈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被珍惜和尊重,有些难过。”并邀请孩子一起打扫房间。打扫完房间,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怎样在家里玩可以不用把房间弄脏,比如划出界线,孩子自己的房间可以自己做主,随意玩耍,但是客厅等公共空间需要维护清洁等等。

这样孩子就会学会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先处理情绪,然后平静客观地处理问题。

3岁以上对策5:解决问题可以有很多选择

3岁的孩子可以沟通了,这个时候孩子打人,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宝贝,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当你说他不对,或当你阻止了他的一项行为时他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告诉他:“宝贝,你不能去打小朋友,你可以和他交换玩具玩或轮流玩。”父母需要不断地跟孩子重复,帮孩子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即跟孩子去沟通:一个事情,我们不通过打的方式,而是通过别的方式能不能行?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把每一种方案的后果都告诉孩子。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很好的逻辑思维了。他们是可以分析事情的,也可以懂得结果为何,以及他们喜不喜欢那个结果。

所以,父母需要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分析。最终让孩子明白,打人的确是一种解决办法,一些情况下它能解决问题。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更多时候,我们都可以采取更为有利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避免孩子模仿电视中的不当行为

心理学上的研究已经表明,看电视的确会造成孩子的攻击倾向增强。所以,如果孩子3岁多了,仍然频繁有打人行为,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你把孩子单独丢在电视机前面的时间是否过长?另外,我们需要对孩子所看内容做筛选。孩子们都爱看动画片,但动画片里的很多东西,带给孩子的刺激并不太好。譬如《熊出没》,这类动画片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孩子没有分辨能力,他只会模仿。因此,最好不要让孩子看此类节目。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