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本文已影响2.02W人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每个家长都应该懂得一些育儿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使孩子变得更好。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育育儿知识简短分享,赶紧用到家庭教育中吧。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1

特殊待遇

大家给予孩子最高待遇,给予特殊照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样下去就会变得自私自利。

过分注意

家人过分注意孩子,孩子就觉得自己是视线的中心,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如果别人忽视他了,就会发脾气,还会出现严重的“人来疯”现象。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轻易满足

平时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很多的零花钱。这种孩子肯定会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不懂得吃苦耐劳。

生活懒散

孩子生活懒散的话,长大后就会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事情没有计划。

祈求央告

求着孩子吃饭,孩子不吃饭就拿很多东西诱惑孩子。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对于要不要孩子做家务,大家有的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孩子这么娇贵,怎么舍得让他劳动?”也有的说:“孩子现在还小,做家务也做不好,不如不做。”

这样,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还要喂饭,还要爸爸妈妈帮他穿衣服,就算长大以后,孩子也不知道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孩子以后会变得非常懒散,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怕。不小心摔跤了的话,站起来拍拍屁股继续玩。可是为什么孩子慢慢地变得爱哭了? 这都是爸爸妈妈太爱孩子造成的,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就不允许孩子再玩了,一直哄孩子,最后就会导致孩子离不开爸爸妈妈。

剥夺独立

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不让孩子一个人出门,有小朋友来找她玩,也只允许在家里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走到哪都带着孩子,含在嘴里怕融化。

总是这样保护着孩子,会让孩子以后变得越来越胆小,没有自信心,养成依赖心理,在家里面趾高气昂的,到外面就胆小如鼠。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2张

害怕哭闹

遇到孩子不顺心的时候就只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可是如果只会打骂孩子的话,对孩子也会有不利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就变得很任性,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

当面袒护

有的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会跳出来阻挡,这样一来,就白白损失了教育孩子的机会。孩子会慢慢变得没有是非观念,变得性格扭曲,家庭人员之间也会因为教育孩子的方式而产生分歧。

面对失败应该多鼓励孩子

流传一个有趣的讨论——竞争是很消极的事件,在任何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比赛当中,孩子们不应该相互争斗。因为,当结束时,赢家只有一个。同样明显的是,有赢家,也就意味着有输家。

没有孩子愿意成为一个失败者,也同样不会有家长,为自己本来该赢的孩子的失足大意而鼓掌称好。

但有时,爸爸妈妈不得不做出万全的准备,因为“下一次”总是客观地存在着。

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们谁也不知道你们班的哪个小朋友会成为未来的奥运冠军”、或者“你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为什么不送她一双溜冰鞋呢?看看她能不能打破上次她在体育嘉年华创下的记录”。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3张

别将“赢”的概念局限了

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参与很关键。在参与的过程里,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并面对,也是一种赢。这也意味着,当孩子积极、努力地实践他所学习到的技能和本领时,正是一种无形的回报,毫无疑问,他的这份坚持已然让他成为一名赢家。

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不变的真理:通常,幸运的孩子从来不赢。

多大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合适?

一、3-6岁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虽然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但只有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才会有明显的性别意识。

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多半会关注知识和兴趣,小学阶段是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因此,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对他进行性别教育,这样能够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帮助孩子以后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一般都是跟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爸爸妈妈要对3—6岁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跟他们说一些性别方面的基本的知识,告诉他们如何自我保护,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4张

二、正确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1、不要混淆孩子的性别打扮

有的爸爸妈妈没有获得期望性别的孩子,或者就觉得好玩,随意改变孩子的性别装扮:让男孩子穿裙子,给女孩子剪很短的头发。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龄较大时,会在无形中被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因此整个人变得内向、孤独、胆小。

专家提醒:从孩子3岁前就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果是男孩,父亲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陪伴在她身边。同时也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发育特点,让孩子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2、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平时的打扮,会让孩子注意到性别的差异。如果女孩有一头漂亮的长发,总是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妈妈却打扮得像个假小子一样。女孩慢慢地就会对女性形象产生迷糊,从而对女性这个性别产生疑问。

同样,爸爸人高马大,却总是不干重货,要是想让孩子明白“你是男子汉”、“男生是家里的 顶梁柱”,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缺乏应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样。男孩在3~4岁后最好是多关注下男性榜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学习到男性应该做什么,性心理发育可能受到挫折,对于性别的认识就会有所混乱。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5张

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总是是妈妈起主导作用,就会导致宝宝自幼崇拜女性,把妈妈当成学习的榜样,时间长了,宝宝对于性别就会变得混乱。

专家提醒:孩子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的引导,爸爸妈妈在家中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3、正面解答孩子的性别问题

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为什么我还一些小朋友是不一样的啊?有时候在爸爸妈妈洗澡的时候孩子会偷偷溜进来看几眼。

不要觉得很奇怪,更不要打骂孩子。孩子只是好奇,想通过看看爸爸妈妈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爸爸妈妈用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大人反应过激有时候会强化孩子的好奇。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6张

专家提醒:有一些幼儿园和托儿所,男生女生公用一个厕所,这其实是有些好处的。男女同上一个厕所,孩子就能自然地学习到男女的性别差异和不同的生殖器官,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性别的不同。

爸爸妈妈遇到孩子问一些性别方面的问题的话,最好是大方正 常的进行解释说明,不要故意不告诉孩子。

三、性别教育的意义

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很是关键,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性别角色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可是这种平等的前提是尊重不同的性别,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说每个人要完全一样。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后,注意向异性学习,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强大,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像是:男孩要像女孩子学习细心,关心他人,女孩要多学习男孩子的坚强勇敢。

现在提倡的“中性化”就是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兼收并蓄,并不是说要混乱孩子的性别。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2

1、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说明家长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

其次,也说明家长比较爱“记仇”,喜欢翻旧账。

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

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7张

2、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克制比宣泄更重要。

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

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可能也不算什么事,只不过不合我们的意,或者时间不对,正好撞在了家长情绪的枪口上了。

对父母而言,所谓的克制,就是避免“第一念头”。对待孩子“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

管教从严,讲的也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8张

3、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

一位朋友在英国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走,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

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从小培养的吧!

美国著名教师保罗·克拉克写过一本《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书,书中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细节教育,比如不能含着食物说话,推门时如果后面还有人就要为他把门,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都是孩子成长中的细节。

如果你没有时刻谨记教育孩子的责任,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后面再想教育就难了。

4、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父母从小给孩子带给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孩子玩各种颜色、有声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齐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耳闻目染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记忆力。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

育儿知识简短分享 第9张

5、给孩子布置识记任务

为了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潜力,对孩子能够布置有意识记的任务,最简单的能够从要孩子取一样东西或传一句话做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布置识记的任务可趋复杂,如要求记住游戏规则,复述一个故事或讲出参观见闻等。

6、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成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记住,相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会强迫自己化力气去记住它。而年幼儿童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很难记住。因此要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和技能,不能靠强迫命令,而是要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能认识很多字,有的年纪很小就成了名家,都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的资料感兴趣,能孜孜不倦去学的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