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故事

本文已影响1.66W人 

诸葛亮的故事1

正史记载,刘伯温最后被朱元璋赐毒酒毒死,刘家也先后被抄家,再无后人,但故事也就在此刻划了一个休止符。但野史记载却往往比这个要精彩的多。相传刘伯温曾大言不惭,对诸葛亮很是不服,于是挖了他的坟。却不料诸葛亮早就预料到后世会有一个刘伯温来挖坟。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当年才华横溢,功勋显著,名垂千史。而在元明交替之际,中国又出现了一位智慧超群的能人,这个人就是刘伯温,他深谋远虑,料事如神,帮助朱元璋杀了鞑子,打下了江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当时人们都说他是诸葛亮转世。而刘伯温自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虽然跟诸葛亮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对其很是不服,觉得自己未卜先知的本领丝毫不在诸葛亮之下。

刘伯温对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坟,却不知 诸葛亮早就料定文中有记载,诸葛亮在生前就已经预料到在他死后,会有谁人去祭奠他,又会有什么人去刨他的墓。刘伯温对他的随从说:我决定亲自去他的墓地看个究竟,看他是不是能预料到我的前往,如果应验的话,我就给他跪下磕一千个响头,如果没有,那么就证明他并不如我。左右听了都很惊讶,但也没有一个人敢多嘴。

也是奇怪,在他扶手叩拜之后,看到桌子上有一碗凉水,就端起水来,只闻得一股扑鼻而来的清香,于是他一饮而尽,又看到床底下有一双靴子,做工精巧,于是穿上朝靴走了几圈,笑着说:“喝了师父的水,以后就要清廉端正,穿我师父的靴子,走的路子就要正。”出门抬头一看,只见迎面照着的大照壁上写着:沙丘遇凶灾。刘伯温立马预感到:这次出行恐怕情况不妙啊!顿时眼冒金花,面露苦色,哭笑不得。刘伯温心想:我一向是心比天高,胆子也很大,不料今天算是领教了孔明先生的料事如神。回头再看那两行大字,顿觉此次的灾难怕是躲不过了。于是又朝孔明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就出门而去了。

刘伯温对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坟,却不知 诸葛亮早就料定他走出小道思考了一阵子,问手下:从这里到沙丘的路程有多远。听到属下的回复之后伯温又打断避开沙丘,绕道而行,那想的,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在横穿一条河床的时候,东西两面有两个顽童在嬉戏打闹。东边是八卦阵,西面是长蛇阵,两面棍起棒落,刘伯温一听沙丘两字,顿时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立马让人停止了前行的步伐,他对左右说:“我师父诸葛神机妙算,我这次是逃不出沙丘了,但就算死,我也无怨无悔,这一生我居功自傲,为自己种下了祸根。但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一定要告诫后人,不可坐井观天,要知道山外有山,犯错并不可怕,但是要知错能改……说完之后,便口吐鲜血,气绝而亡。随从们都失声痛哭,连夜雇人赶车,扶柩前行。刘伯温最后被风风光光地下葬了,而他的遗言也成为了后人广为流传的诗句。

虽然我们无从断定野史的真实性,但他的记载也说明了古今的一个道理,居功自傲终不利于长期发展,而低调才是正确之路。

诸葛亮的故事2

三国时期魏国征伐蜀国,大都督司马懿率左将军张郃带领二十万大军,秘密进伐蜀国,大军直指蜀国剑阁关。而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正屯兵祁山,精锐部队都厄守在险要之地。正值部队交替换防,部队要撤离十分之二的兵力只留下八万兵力。而魏军已经开始排兵布阵,赶上蜀军换防,蜀军参谋人员认为敌军兵多将广没有足够的兵力是战胜不了魏军的,就纷纷建议停止换防并把换下来的兵力留下来一个月,用来壮大蜀军的声势。诸葛亮却说:“我带兵打仗统领部队,从来都是以信义为治军根本,那种为了得到利益而失去信义的事,是古人都痛惜反对的;目前该换防离去的士兵都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归程,他们的妻子儿女也在翘首企盼计算着他们的归期,虽然现在面临征战的困境,但是恪守信义却不能因此而废去。”说完就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兵尽快返乡。这样以来,该返乡的士兵都很高兴,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参加战斗;该留下来的更是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士兵们各自互相勉励说:“丞相的恩德,我们拼死都报答不了啊。”战斗开始后,没有一个士兵不奋勇向前,个个以一当十,一举击退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并击杀了魏军大将张郃。

诸葛亮靠信义带兵以信义治理军队,而剑阁抗战的胜利全是由于一个信字,使士兵置生死于度外,奋勇当先,以一当十,自然是战无不胜的。信义是胜利的.根本是胜利的保障。治兵如此,治国更是如此。

诸葛亮的故事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能力目标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及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学习这种方法。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对人要讲诚信,对坏人要用智谋,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诸葛亮的资料。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读文。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等问题。

三、再读课文,师生讨论

思考

1、诸葛亮为什么感到十分扫兴?他想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爱听先生讲书,给公鸡撒米推迟下课时间。

2、用波浪线画了诸葛亮后悔的语句。

3、诸葛亮撒米的做法错了吗?错在了哪里?

错了,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别人饿肚子,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后来表现如何?

5、用横线划出诸葛亮明白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四、分组朗读课文

五、作业

搜集有关智谋的故事与成语。

板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聪明好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

喂米给鸡 弄巧成拙

撵出了学校 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

承认错误 更喜爱他

教给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

诸葛亮的故事4

孙刘联合破曹,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亮不得。

一气

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诸葛亮调赵云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气

周瑜孙权用美人计,甘露寺招亲,骗刘备至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

周瑜又生一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被气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的故事5

公元223 年,蜀汉皇帝刘备病逝。临终前,他拉着丞相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远远超过了魏国皇帝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刘禅是个明白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就废掉他,自己做皇帝吧!”诸葛亮听后,痛哭着说:“陛下放心吧,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我绝对不会做的,我一定会忠心耿耿地辅佐新主,一直到死。”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负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全国上下,不管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做好,一点也不懈怠。在他的努力下,蜀国很快变得强盛起来。

为了完成刘备生前统一天下的愿望, 诸葛亮于公元228 年春天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由于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了。公元228 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刘禅同意了诸葛亮的出兵计划。随后,诸葛亮带领大军开始北伐……

从公元228 年到234 年,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没有成功,但他统一天下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这时,诸葛亮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他积劳成疾,终于卧床不起,在遗憾中离开了人世。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名句演变为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为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成为人们表达忠贞之情的名言。

诸葛亮的故事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文章大意是:诸葛亮跟一个先生学习,因为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耍了小聪明,老先生把他撵出学堂,诸葛亮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先生见他有悔改之意后,又叫回来继续跟班学习。诸葛亮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用智谋的。

我觉得诸葛亮爱学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为了听故事让同学老师挨饿,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他人,把饥饿强加于别人身上是不对的。而他很快认识自己错误,老先生又用宽容之心重新接纳他是令人欣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发生在我和我妈妈之间的事。

有一次,我也做了一次手脚。我一想起那次,我的脸就红了起来。那一天,妈妈给我布置了几道奥数题,又说了:“我出去办点事,你把这几道题做完。”妈妈走后,我赶紧做题,可最后一道题,我怎么想也算不出来,结果我的手慢慢伸向了答案——我马上把答案抄了上去。然后,我蹦跳的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她去判作业了。又过了一会儿她叫我去把最后一条的思路说一遍,我答不上来,妈妈知到我抄了答案,训了我一顿。

这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诸葛亮的故事7

【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人物故事】

馒头

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和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孔明灯流传至今的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诸葛亮的故事8

歇后语: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 、满载而归)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办法多

故事:

诸葛亮吊孝——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诸葛亮的故事9

刘备屯军新野期间,谋士徐庶和名士司马徽先后向他推荐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是辅佐君主成功统一天下大业的奇才。刘备喜不自胜,即日带关羽、张飞去隆中恭请诸葛亮出山。

他们第一次来到隆中卧龙岗诸葛亮的茅屋前,书僮出门说:“先生今早出去了,踪迹不定,归期也不知道。”

刘备很失望,嘱咐书僮说:“如诸葛先生回来,只说刘备拜访。”便带关羽、张飞回新野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派使者打探消息。使者回报说:“卧龙先生已回来了。”

刘备很高兴,传令备马。

张飞不满地说:“一小小乡下村民;哥哥何必亲自会见,派人去叫来就是了。”

刘备责备道:“诸葛亮是当代贤人,岂能召唤!”说完上马,关、张只好相随。

当时正值严冬,乌云密布。走了几里,北风劲吹,雪花飘落。张飞说:“天寒地冻,不如回去避避风雪。”

刘备说:“我正要使诸葛亮知我真诚重视贤才的心愿,这是用人的第一要着。如你们怕冷,先回去好啦。”

张飞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冷吗?只是伯哥哥空劳神思,徒费精力罢了。”

刘备说:“不必多说废话,只相随同去就是。”

三人走进茅庐,又没遇见诸葛亮,只看到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均说:“昨天家兄与友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说:“何处闲游?”

诸葛均说:“往来奠定,不知去所。家兄返家,当来回礼。”

刘备说:“怎能劳驾诸葛先生?过几天,我还要来。”说完,借了纸笔手写留言,以表敬慕诸葛亮之心。写罢,递与诸葛均,辞别返回新野。

光阴如箭,很快到了新春。刘备选择黄道吉日,斋戒三日,沐浴换衣,再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关公说:“兄长两次亲去,礼节算是到顶了,想来诸葛亮有名无实,故意回避。”

张飞叫道:“何劳哥哥去,我拿根绳子把他捆来就是了。”

刘备斥道:“不要无礼!古代齐桓公拜访东郭野人去五次才见一面,何况我要见大贤人呢?你今天不要去,我带二弟去。”

张飞说:“哥哥们都去。小弟怎敢落后?”

刘备说:“你要去,不可失礼!”

三人快近茅庐时。碰见诸葛均,说诸葛亮正在屋里。刘备大喜,书僮却说:“先生在草堂睡觉。”

刘备关照书僮不要惊动,只是下马站在门口石阶下等候,等了好久还不见诸葛亮起床。

张飞大怒道:“这家伙如此傲慢,待我去屋后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关公再三将他劝住。刘备足足等了两三个时辰,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的诚心和谦恭所感动,与刘备进行一番关于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策后,终于答应出山辅助刘备。

刘备善于让贤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用人之道,真是大智大谋啊!

诸葛亮的故事10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 旷世济民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7、祭七星坛借东风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孔明巧布八阵图

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9、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 沉着冷静 知己知彼 胆识过人

10、挥泪斩马谡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A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A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军纪严明,以身作则

 1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12、六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d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A。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d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意志坚定 性格倔强

 13、七擒孟获

孔明归到寨中,升帐而坐,谓众将曰:“吾今此计,不得已而用之,大损阴德。我料敌人必算吾于林木多处埋伏,吾却空设旌旗,实无兵马,疑其心也。吾令魏文长连输十五阵者,坚其心也。吾见盘蛇谷止一条路,两壁厢皆是光石,并无树木,下面都是沙土,因令马岱将黑油柜安排于谷中,车中油柜内,皆是预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才一发动,山损石裂。吾又令赵子龙预备草车,安排于谷中。又于山上准备大木乱石。却令魏延赚兀突骨并藤甲军入谷,放出魏延,即断其路,随后焚之。吾闻:‘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藤甲虽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见火必着。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众将拜伏曰:“丞相天机,鬼神莫测也!”孔明令押过孟获来。孟获跪于帐下。孔明令去其缚,教且在别帐与酒食压惊。孔明唤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却说孟获与祝融夫人并孟优、带来洞主、一切宗党在别帐饮酒。忽一人人帐谓孟获曰:“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公今可速去。”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以德服人

 14、星落五丈原

次曰,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曰,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后日本诗人土井晚翠拿这句诗作题目,咏叹诸葛亮。

诸葛亮的故事11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曹名义向刘备招亲,把他骗来南徐幽禁,逼他们拿荆州来换。”孙权大喜,郎派人到荆州说亲。

刘备认为这是骗局,想要拒绝,诸葛亮笑道:“送个好妻子上门何不答应?您只管去东吴,我叫赵云陪您去,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荆州。”

接着,诸葛亮暗暗关照赵云道:“我这里有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到南徐时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时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

赵云贴身藏了,领了500 士兵护卫刘备前去东吴。到了南徐,赵云打开第一个锦囊,心中有数,即令士兵们去商店购买结婚用品,并大肆张扬:“刘备要与孙权妹妹结亲了。”并劝刘备去拜见乔国老。

乔国老将此事告知吴国太。吴国太大怒,召见孙权骂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不知道?”传令在甘露寺相亲,一见刘备仪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将女儿嫁给刘备。孝顺的孙权只得依了母亲,结果周瑜安排的假戏变成了真事。孙权让人把消息告诉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里叫苦不迭。

周瑜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写信给孙权,说:“刘备出身很苦,从没享乐过。现在利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上下之间的关系,我们再出兵攻取荆州。”孙权依计而行。

果然,刘备迷恋新婚的甜蜜生活,暂时不想回荆州。赵云劝告也无用,非常焦急,想想到了年底,便打开第二个锦囊,立即心领神会,向刘备报告:“曹操兴兵50 万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主公要赶快回去。”

刘备大惊,只得将实情告知夫人。夫人表示愿跟他回去。刘备说:“你哥哥孙权阻止怎么办?”

孙夫人想了一会儿说:“借口到江边祭祖离开此地。”夫妻商议停当,于次日就去江边祭祖,出了城沿江一路朝荆州方向飞奔而去。

等孙权知道真相,刘备他们已走远了。孙权大怒,先后派两起人马追赶。刘备一行人快到柴桑地界,又有周瑜派出的一支军队拦住去路。赵云见形势危急,忙打开第三个锦囊给刘备看。刘备依计向夫人哭诉孙权、周瑜用美人计诱杀自己的阴谋,夫人大怒,命推出坐车,对东吴追赶的几个将军严辞斥骂。将军们如何敢得罪孙权的妹妹,便让开大路让刘备他们通行。

刘备一行走到快近荆州地界,东吴追兵又至,诸葛亮把刘备接应上船。忽然,周瑜率战船追来,诸葛亮叫部下弃船上岸,周瑜也上岸汇合陆路士兵一起追赶,却给诸葛亮安排的关云长、黄忠、魏延三支伏兵杀得大败。周瑜急急下船,岸上刘备的士兵齐声喊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又羞又恼,大叫一声,伤疤迸裂,昏倒于地。部将将他救醒,开船逃走。

诸葛亮的故事12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孙刘联合破曹,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亮不得。

一气,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诸葛亮调赵云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气,周瑜孙权用美人计,甘露寺招亲,骗刘备至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又生一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被气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的故事1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诸葛亮的故事14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课文分5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写聪明好学的诸葛亮,第4-5自然段写诸葛亮回家后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在得到了先生的谅解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更加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他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候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5、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文章以第三人称叙述,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括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让学生先介绍一些诸葛亮谋略取胜的小故事,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又学习一篇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2、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句子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查词典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读后交流,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1、学生精读文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两个主题,第一,“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第二 ,“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吗?”。

2、围绕两个主题,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3、读完课文联系自身进行对照,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

4、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板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前:偷喂公鸡 弄巧成拙 撵出学校

诸葛亮

后:后悔 承认错误 原谅 尊敬 喜爱

课外练习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活动积极性高。

诸葛亮的故事15

求娶黄月英

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

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

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

诸葛亮的经典历史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6个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300字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