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精神心得

本文已影响1.1W人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唐山大地震是一次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每个人对于唐山大地震的发生,一般都会有很多的感悟。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唐山抗震精神心得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1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很多年,对它的了解也是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中获得的。电影是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在经历了大地震后,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万般纠结最终选择了弟弟,而姐姐却奇迹般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

虽然电影只是描述了这一家,但是这一家代表了唐山的千万家,灾难过后,家园易重建,可是人们在大地震中受伤的心灵,却不是那么容易修复。这么多年,无论是电影中的母亲,还是现实生活中失去亲人的唐山人,每每想起肯定是痛心疾首的。

到今年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四十年前的大地震虽说是自然史上一次人类的浩劫,但同时也给唐山人民留下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唐山人民用生命、鲜血和汗水凝结成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在抗震四十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唐山,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说到:“在同地震灾害斗争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抗震救灾虽已成为回忆,但是抗震精神却永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唐山人民用抗震精神,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年快速发展,不但实现三级跳,而且一步比一步扎实,一步比一步迅捷,今年更是成为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承办城市,写下了人类史上的新篇章。

作为一个曾经在唐山生活过的人,如果不是唐山大地震这个事件是众所周知的,以它现在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我根本不会想到四十年前,它经历了如此大的一次磨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用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唐山最为贴切。

唐山现在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要想往前走,就要进一步落实“唐山精神”,战胜新困难。迎接新的挑战,从而实现新跨越。而我们也要继续发扬抗震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2

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其实这种精神来源于唐山的底蕴。2018年是唐山开埠140周年,唐山为什么浴火重生、再铸辉煌?唐山为什么与众不同、魅力四射?因为唐山人民有五种革命精神:“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同志(唐山乐亭县人)留下的革命精神。他最早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1920年春,他与陈独秀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3月他在北大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他创建北京中共早期组织,11月他组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派人到天津、唐山、济南等地建立党团组织。他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与孙中山会谈,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年4月6日,他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大钊精神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为了党的事业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慷慨赴死! 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是面对国内外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是在革命和建设中勇于挑重担、当先锋的主人翁精神。1922年10—11月,开滦煤矿3万多矿工举行大罢工,遭到英帝国主义者和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工人死伤很多,但仍然坚持斗争。最后,英帝国主义者不得不给工人增加一部分工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赞扬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靠这种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开滦矿区涌现出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节振国。靠这种精神,解放后,开滦工人不断创造高产、稳产的新纪录,为保障京、津、沪的煤电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国务院发出“学大庆赶开滦”的号召。靠这种精神,“7.28”大地震后15天,开滦赵各庄矿就恢复了生产,震后8个月各矿井全部恢复了生产,打破了西方媒体关于“开滦20年也恢复不了”的预言!

“穷棒子”精神是唐山遵化县西铺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创立的。1952年,老党员王国藩组织23户贫农,靠3条驴腿,率先办起了合作社,被人称为“穷棒子社”。毛主席称赞他们为“了不起的英雄的合作社”,“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代表了“五亿农民的方向”。“穷棒子”精神的核心是不甘贫穷、弃旧图新,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团结互助、共同致富,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

“当代愚公”精神是唐山遵化县沙石峪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过去的沙石峪村是一个“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沟。在村支书张贵顺带领下,沙石峪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将原来2.3万块、780亩低产田改造成了5020块、1200亩高产田。从吃国家救济粮变为向国家交公粮、卖余粮,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沙石峪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活愚公”、“当代愚公”。周总理曾两次到沙石峪视察。包括4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在内的150多个国家的参观团曾到沙石峪参观考察。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