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陶的读后感

本文已影响2.53W人 

《目光》陶的读后感,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其实也是非常值得一写的,尝试多角度地去看世界,从书籍中汲取的知识就是成长的养分,看看《目光》陶的读后感,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悟吧。

《目光》陶的读后感

《目光》陶的读后感1

其实人性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看人类如何去展示它了。

陶医生的成就值得敬佩,遭遇令人同情,劫后的善良让人感动。

陶医生怀着感恩的心,对职业的热爱与信仰,对医患关系的改善,充满希望与期待。医生需要保护。需要被尊重。

希望余生平安,保持童心,轻装追逐初心。

春游式的幸福,风乎舞雩的满足!

《目光》陶的读后感2

只用了两天不到便读完的书,让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就像倪萍在书的开始写到:读《目光》里的故事,我快不起来,也停不下来。它的每一个讲述里,都有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剥开伤口,拆开肋骨搭建的温情世界。因为一件事,他从一个普通人变为了所谓的'公众人物,但这并未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恰好他向借此机会让更多人去关注到一些社会问题。作者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去分析了很多问题,有关名利、幸福、以及中年人的困惑等等。在书的末尾,作者也表达出对于医患关系能有所改善的方面。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一个年龄已到中年内心却如同少年一般,永远充满活力的医生。人的一生,并不是那么的长,所以趁着我们还有呼吸,还有心跳,有意识,我们还可以选择去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身体,爱周边的人。

《目光》陶的读后感3

读完陶医生《目光》这本书,思绪万千,这是怎样一个拥有纯粹的心灵、干净的眼睛以及至善的灵魂的人?无妄之灾带给他的似乎是更坚定的信念。

对他人的友善,对病患的关爱,对自己的反省,对科研的热爱,对哲学的思索,是这本书的主题。没有刻意放大那场袭击带来的悲惨,没有刻意渲染心中的不解和愤怒,没有刻意引导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就连康复中的痛苦也只是一笔带过。我却数次落泪,为陶医生遭遇的不公,为小岳岳不放弃生的希望,为天赐和天赐爸爸的不屈,为老奶奶终于找到回家的路...太多太多的悲愤不知从何而来。

读到陶医生描述中国盲童的现状时,想起来自己童年的经历。小时候我总问大人“人长两只眼睛是不是只是为了对称美?”得到的回答已经记不清。读初中时妈妈才意外的发现我左眼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去西安治疗的时候医生说是先天弱视,于是我跟着一群五六岁的小朋友一起治疗,打了一个月的针之后,医生劝妈妈放弃,说我已经错过最佳治疗年龄,并嘱咐我一定要保护好右眼,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明。妈妈至今为小时候没有早点发现我的问题而自责,我却觉得没有太大影响劝她不要多想,闭上右眼模糊的世界也是新鲜好玩。人类对很多疾病都束手无策,无法解释为什么一只眼睛可以看清视力表上最小的一行字,一只眼睛却连最大的都显得模糊。这对我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在右眼近视后配眼镜的时候才会想起,因为要对配镜师说“左眼0度,右眼175”,有时候还要解释一句“没关系,左眼配多少度都看不清”。我其实是幸运的,至少我还有一只眼睛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扯远了,我想我今后也会跟随陶医生的脚步一起关注盲童的公益,希望他们能感受到黑暗背后的光芒。

读到陶医生对善恶的理解,对生死的豁达,对认识自己的不遗余力,对财富健康与爱的取舍,对教育的感悟,以及对未来医疗体系的期待,都是丰富和重塑价值观的过程,享受这种通过书籍与陶医生对话的体验。

衷心的希望陶医生平安喜乐,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永远为这样的人热泪盈眶。”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